改變台灣電影歷史的第十一屆亞洲影展

     

關於亞洲影展

亞洲影展原名東南亞電影節,是「東南亞電影製片人聯盟」的年度活動,因日本地理位置不在東南亞,韓國也要加入,第三屆時便改為亞洲影展。1982年,澳洲、紐西蘭申請為新會員國,影展再改名為亞太影展。目的是藉由優秀的電影競賽與觀摩,提高亞太地區的電影藝術水準,促進藝術文化、經濟、工業、貿易以及各國城市間友誼的發展與交流。影展每年舉行1次,由各會員國輪流舉辦。2009年由我國主辦的亞太影展已是第五十三屆,會員國共有22個。亞太影展至今尚未接受中國大陸成為會員國,因此我國將該影展視為台灣國際形象與國際能見度曝光的重要據點。1964年6月,我國第一次舉辦亞洲影展,如何做好地主國的主辦與接待工作,很早就讓執行委員會主席龔弘帶領的團隊忙碌不已。隨著日本、韓國、陸運濤率領的馬來西亞代表團和香港邵逸夫領導的邵氏代表團陸續抵台,籌備多時的第十一屆亞洲影展終於在台北熱烈展開。凌波再度來台,魅力不減,數千影迷前往機場歡迎,掀起亞洲影展第一個高潮。

 

開幕典禮於6月15日下午4點在台北中山堂隆重舉行,當天嘉賓如雲,忙壞了媒體。隔天晚上,在台北南京東路中華體育館舉行了「亞洲群星大會」,穿著各國傳統服裝的亞洲明星們出場亮相,繽紛亮麗,當晚的表演節目是除了影片競賽之外,各國影人較勁的另一個戰場,影星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務求成功吸睛。壓軸的凌波一曲〈遠山含笑〉讓觀眾再度陷入瘋狂,賞聲如雷。雖然凌波此次是帶著新片《花木蘭》來參加亞洲影展,但顯然《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不減,從去年燃燒到今年,喜愛梁祝的觀眾夢猶未醒。

 

繼「亞洲群星大會」之後,大會在同一個場地又舉行了一次以服裝表演為主的「中國之夜」,十多個復興劇校的學生在狹窄的舞台上表演,遠來的嘉賓總算是開了眼界。展現國家建設、經貿實力,以及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是60年代台灣在招待國際嘉賓時不可或缺的重點,大會精心安排女星各著不同時代的中國傳統服裝,詮釋中華女性柔美的氣質。蔣中正總統伉儷特別以茶會接待與會嘉賓代表,表示自由中國對影展活動的重視與歡迎。主辦單位更安排嘉賓參觀當時最重要的國家建設之一石門水庫,把握機會宣傳自由中國的建設成果。

 

經過幾天活動之後,第十一屆亞洲影展於6月19日舉行閉幕頒獎典禮,我國的《蚵女》獲得最佳影片,韓國的申相玉以《紅巾特攻隊》獲得最佳導演獎,凌波眾望所歸以《花木蘭》一片榮登影后,影帝則是韓國主演《紅巾特攻隊》的申榮均。亞洲影展的基本獎項與一般影展大同小異,但細看得獎名單,還有最能表現亞洲人民保持自由之決心獎、最佳表現亞洲邁向進步獎、最佳社會教育影片獎、最佳促進國際了解獎、最佳人類服務獎、最佳宣揚社會正義獎等獎項,頗為特殊。

 

這次亞洲影展的活動算是圓滿成功,但這個完美句點的後面,卻抹上一記黑色的陰影。頒獎典禮結束的隔天,影壇鉅子陸運濤由台灣省新聞處處長吳紹璲和台製廠廠長龍芳等陪同赴台中故宮參觀,所乘客機卻在當天下午5點40分由台中起飛返回台北時發生空難,機上乘客和機組員共57人無人生還,罹難者包括星馬地區電影鉅子香港電懋公司老闆陸運濤夫婦、電懋公司常務董事周海龍夫婦、港九自由影人總會主席胡晉康、台灣省新聞處長吳紹璲夫婦、台製廠廠長龍芳、國際電影公司總經理夏維堂、香港影人王植波等。一場空難中14位影壇菁英的喪生,改寫了華語電影的歷史。華麗熱鬧的亞洲電影盛宴,急轉直下成為一幕黯然靜默的告別,當年的金馬獎也因此停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不可承受之重。

 

 

新聞片影音

 

 

 
 

 

亞洲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龔弘主持揭幕儀式

龔弘(1915-2004)

江蘇崇明人,南京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新聞系畢業,1951年全家遷居台北後,擔任新聞局顧問、主秘、副局長等要職,舉辦首屆國語片金馬獎。1963年接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開創「健康寫實」路線,製作《蚵女》、《養鴨人家》等叫好叫座的作品,建立製片人制度、編劇小組並培養許多優秀影人,1999年獲得第卅六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

更多資料:
龔弘-台灣電影筆記
健康寫實電影-台灣大百科全書

   
 

 
 

左起:王植波、周海龍、陸運濤、吳紹璲、龍芳、李翰祥等為陸運濤50生辰暖壽

 
 

陸運濤(1915-1964)

廣東人,生於吉隆坡,英國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及歷史學碩士。在馬來西亞經營數十家戲院,1953年於香港創立國際影片發行公司,收購港產片並積極支持李祖永的永華公司。1955年永華因財務虧損,陸氏以債權人身份接收永華,後擴充改組為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縱向整合製作、發行、映演系統,全面性發展電影事業,成為1950至1960年代香港重要的國語片製作重鎮。

更多資料:
陸運濤-wikipedia

 
     
 

邵逸夫(1907-)

本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浙江寧波鎮海,家族經營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以及星馬的邵氏兄弟院線。1958年創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拓展製片業務,並於九龍清水灣購地興建邵氏影城,生產逾千部電影,帶動黃梅調電影及新派武俠電影熱潮。1970年代邵氏轉投資電視圈,1980年成為TVB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邵氏兄弟電影事業不斷縮編,1985年電影停產並賣出全部院線。2003年與中國星共同出資合作,於將軍澳興建香港電影城。

更多資料:
邵逸夫-wikipedia

 
     
 

 
 

1958年,國泰機構總經理林永泰(中)由台返港,夏維堂(左一)、龔弘(左二)、吳紹璲(右二)、沙榮峰(右一)在機場送行

 
 

夏維堂(1916-1964)

江蘇江陰人。原是紗布商,後與沙榮峰等人合組聯邦影業公司,擔任董事長,專責對外事宜。曾任台北市片商公會第五屆常務理事,交遊廣闊,曾擔任香港自由總會與政府間的橋樑。1963年與電懋公司董事長陸運濤共同出資,支持李翰祥在台成立國聯影業有限公司。

更多資料: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台灣大百科全書

 

 

   
     

 

指導單位: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版權所有 c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nese Taipei Film Archive 網站製作:本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