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梁兄哥-凌波的魅力

     

關於凌波

本名君海棠,1939年出生於廈門,1950年代到香港,以藝名「小娟」拍攝廈語片。1961年進入邵氏電影公司,李翰祥提拔她在國語片《紅樓夢》中幕後代唱,1963年改名凌波,在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反串飾演梁山伯,獲得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並憑該片一戰成名,轟動全台,帶動黃梅調電影的風潮。1964年以《花木蘭》獲得第十一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奠下影壇首席女星地位,隔年再以《魚美人》獲得第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才藝獎。1968年以《烽火萬里情》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4年與夫婿金漢自組今日影業公司,拍攝《新紅樓夢》、《金枝玉葉》等片,從影30餘年,作品近50部,2000年後與胡錦搭檔舉行多場「梁祝」音樂演唱會,仍魅力不減,深受觀眾喜愛。

 

1963年4月,香港邵氏公司出品,李翰祥導演,凌波與樂蒂合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創下連映兩個多月、超過72萬觀影人次、8百多萬元票房的空前紀錄。從此「梁兄哥」成為凌波一輩子最響亮與驕傲的稱呼。當凌波確定參加香港邵氏公司代表團來台參加金馬獎相關活動時,影迷們滿心期待,政府相關單位嚴陣以待。1963年10月30日上午,一架國泰班機從香港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凌波在邵氏代表團團長鄒文懷的陪伴下,款款步出機艙。

這是凌波第一次到台灣來,從她下機那一刻開始,整個台北脫離了原本的生活常軌,影迷陷入極度瘋狂中,台北成為香港傳媒眼中的狂人城,凌波與她的影迷們快樂經歷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美麗的暴動。新聞局原本特別商借一輛奶油色敞篷車安排凌波遊街,但下機後的凌波完全被人群推擠著,敞篷車被影迷包圍無法動彈,接待單位最後只能勉強護送凌波登上一輛警車才得以從機場脫困。有趣的是,這警車上有3個剛被逮捕的扒手,意外的與「梁兄哥」同車,可以想見他們日後說起這段插曲不知有多得意,又不知讓多少波迷扼腕嫉妒。無數影迷守在松山機場以及凌波原本要遊行的幾條道路,但機場的混亂讓接待單位不得不取消凌波的市區遊行,直接趕到婦聯總會與參加金馬獎的女星們會合,晉見蔣夫人後再驅車前往台北賓館參加記者會。沒想到媒體也擠爆會場,記者會於是跟機場一樣,在混亂中結束。凌波來台是年度盛事,政府各部會聯合在自由之家舉行歡迎凌波的餐會,另有為蔣總統祝壽的餐會,凌波即使在台行程滿滿,但這個祝壽餐會卻是她絕不會缺席的。

 

影迷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那時有個70多歲的老太太守在自由之家等了3個小時,只想見凌波一面,送給她一個裝著金項鍊的紅包,告訴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電影她看了101遍。片中朗朗上口的黃梅調歌曲傳唱大街小巷,大家在戲院裡一邊看電影一邊跟著唱,一邊也跟著掉眼淚,觀眾對電影及凌波癡狂的程度,完全不輸給今天的追星族。因此當凌波前往中國戲院與遠東戲院為她的新片《花木蘭》隨片登台,影迷們便有如潮水一般湧入戲院朝聖,原本一張16元的全票,黃牛趁勢叫價300元。大家引頸盼望一睹「梁兄哥」迷人的風采,最後終於盼到凌波穿著旗袍上台,一張口「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台下觀眾雖然早就倒背如流,但此時能夠親耳聽見,心中幸福感滿點,把手都拍紅了,如痴如醉一整晚,夢裡也在笑。

 

來台首日,遊行計劃被迫取消,枯候多時的波迷們失望不已,凌波於是決定在第2天上午完成遊行答謝影迷。台北市頓時再度陷入瘋狂,凌波由十幾個壯漢護持站在花車上,面帶微笑不停的向熱烈的影迷們揮手致意。花車的前面掛著「謝謝各位」的牌子,前後有警車護衛,還出動7、8百名憲警人員維持秩序。這次遊行,據說圍觀的群眾高達18萬人,沿途萬人空巷,場面壯觀,30多公里的遊行路線,花了1個小時又15分鐘才走完。凌波此行最後的活動是參加金馬獎,《梁山伯與祝英台》如此轟動,凌波如此受到歡迎,金馬獎的評審卻左思右想,不知該頒給反串的凌波男主角獎還是女主角獎,後來頒出一個「最佳演員特別獎」給凌波,實至名歸,皆大歡喜。凌波旋風來台50個小時,啟動萬千影迷的狂熱之心,掀起空前的追星熱潮,值得在台北市娛樂史上記上一筆。

 

3年後,凌波與新婚夫婿金漢來台蜜月旅行,台灣各界與影迷們依然以盛大的熱情來迎接他們。機場的記者會上,媒體層層圍住凌波與金漢,爆滿和混亂的情況一如往昔。隔天「凌波孤兒助學會」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凌波金漢結婚慶祝晚會」,新娘子並義賣她的結婚禮服,大家熱烈共襄盛舉,募得5萬元。2萬元捐作勞軍款,3萬元交由「凌波孤兒助學會」暫時保管,等款項募集到相當程度時再全部捐獻給社會慈善事業。難得如此近距離看到偶像,影迷們握住凌波的手便不肯鬆開,凌波魅力依舊,可見一斑。

 

雖然說《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部電影造就了凌波這顆閃亮的明星,但凌波也的確以她個人魅力,讓這個纏綿悽惻的愛情故事,增添了許多雋永的感動,這感動成為整個時代人們共同的記憶,物換星移,凌波會老去,波迷會凋零,「梁兄哥」在銀幕上卻永遠美好。

 

 

新聞片影音

 

 
 

 

1964年的李翰祥

李翰祥(1926-1996)

遼寧錦西人,曾就讀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及上海劇校。1948年赴港投入影壇,先任職永華公司,後進入邵氏擔任導演,開創黃梅調電影時代,《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其代表作。1963年到台灣成立國聯公司,興建片廠,引進人才,對台灣電影發展有重要影響。在台灣拍攝的代表作品有《冬暖》、《揚子江風雲》、《緹縈》等片,1996年於北京策劃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時,因心臟病發作驟然逝世。

更多資料:
李翰祥-台灣電影筆記
《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書評,台灣電影筆記

   
 

鄒文懷(1929- )

廣東潮州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邵逸夫在港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之際,鄒文懷出任宣傳部主任,不久接任製片部經理,擴建片廠,網羅人才,使邵氏雄霸影壇。1970年離開邵氏,成立嘉禾電影公司,捧紅李小龍,以功夫片刷新票房紀錄並邁向國際市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嘉禾事業下滑,2007年轉售嘉禾,正式退出香港影界。

更多資料:
澄天嘉禾-wikipedia

 
     
 

黃梅調電影

黃梅調電影並非「舞台紀實」的戲曲電影,而是以傳統戲曲為意念,揉合現代電影拍攝技巧與表演方法的古裝文藝歌舞電影。盛行時期主要製片廠以香港的邵氏、電懋兩大公司為首。1950年代後期開始,約莫十個年頭,台港及東南亞地區的華語電影海外市場,幾乎全籠罩在黃梅調的熱潮當中。1963年由凌波及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轟動一時,堪稱黃梅調電影經典代表作。

更多資料:
〈港台黃梅調電影初探研究第二回〉-台灣電影筆記

 
     
 

金漢(1938-)

本名畢仁序,山東人,香港新法書院畢業。原任職於洋行,1960年考進邵氏擔任基本演員,初期曾擔任《燕子盜》的場記,首次演出作品為《原野奇俠傳》。1964年因演出《花木蘭》而成名,並與該片女主角凌波相戀結婚。1973年約滿離開邵氏後,赴台拍片。1974年,與妻子凌波及唐威、韓湘琴夫婦共同成立今日影業公司,創業作為《青青草原上》,後執導《新紅樓夢》、《金枝玉葉》等片。1981年演出華視連續劇《吾土吾民》。

 

 

   
     

 

指導單位: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版權所有 c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nese Taipei Film Archive 網站製作:本事設計